尊敬的業界同仁:韦德国际誠摯地邀請您參加【LIFE SEEK】2025第一屆幹細胞藥物申報大會!近年來,隨着幹細胞再生醫學在臨床研究中的快速發展,幹細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多種適應證中得到有效驗證。2025年伊始,國家藥監局已經批准了我國第一個幹細胞藥物上市,同時也已經批准超過百項臨床批件。多個地方政府積極制定對幹細胞再生醫學的扶持政策,特別是2025年3月份海南省對幹細胞臨床應用的定價政策,在全國範圍內徹底引爆了幹細胞藥物Ind申報的熱潮。 但是,目前多數幹細胞再生醫學的企業對幹細胞藥物註冊申報的難點和關鍵點缺乏必要了解,導致在Ind批件申請過程中浪費了大量的資金和時間。r
為了提升我國幹細胞行業技術水平,幫助行業同仁減少申報成本少走彎路,本次活動聚焦幹細胞藥物研發與申報全鏈條核心痛點,邀請了本行業內的相關專家、跨國藥企高管及臨床機構負責人,深度解析幹細胞藥物申報註冊路徑與關鍵節點研發策略,通過面對面的答疑解惑為企業幹細胞藥物申報助力!
【活動日程】
【報名方式】
1. 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
2.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報名;
活動費用:
1. 早鳥價:199元/人(2025年4月26日12:00前報名並付費);
2. 團購價:159元/人(3人或以上);
3. 全 價:299元/人;
4. 重要說明:(1)開具「會務服務」增值稅電子發票;(2)提供午餐、茶歇、會議手冊;
【嘉賓簡介】
裴端卿 教授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講席教授
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
1991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1991至1996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1996年9月至2004年7月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藥理系,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Tenured)。2002年回國,受聘於清華大學;2004年8月受聘於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曾任副院長、院長、研究員、博導;2015年10月起,開始籌建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2020年5月加入西湖大學。裴端卿教授回國後開始細胞命運調控研究,以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作為實驗模型,建立並優化了iPS研究平台技術;發現:1)維生素C促進iPSC誘導效率,2)EMT/MET驅動體細胞重編程,3)人尿液上皮細胞為起始細胞的多能幹細胞/神經幹細胞;並提出了細胞命運調控中染色質開-關的二元轉變機制與多能/體細胞間的介面假說,這些發現與假說繼續指導更加廣泛的細胞命運轉變機理研究。
![]() |
1991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1991至1996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1996年9月至2004年7月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藥理系,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Tenured)。2002年回國,受聘於清華大學;2004年8月受聘於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曾任副院長、院長、研究員、博導;2015年10月起,開始籌建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2020年5月加入西湖大學。裴端卿教授回國後開始細胞命運調控研究,以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作為實驗模型,建立並優化了iPS研究平台技術;發現:1)維生素C促進iPSC誘導效率,2)EMT/MET驅動體細胞重編程,3)人尿液上皮細胞為起始細胞的多能幹細胞/神經幹細胞;並提出了細胞命運調控中染色質開-關的二元轉變機制與多能/體細胞間的介面假說,這些發現與假說繼續指導更加廣泛的細胞命運轉變機理研究。
|
裴端卿 教授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講席教授 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 |
![]() |
深圳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醫學中心臨床研究所副所長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分會委員中國醫院協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管理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臨床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分會常委深圳臨床研究質量控制中心主任在國內、國際新藥臨床試驗及學術性臨床研究開發設計、規範化實施與質量控制、倫理審查與監管等方面有豐富實踐經驗。
|
吉萍 所長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深圳)副所長 |
![]() |
王主任一直從事幹細胞基礎及再生醫學研究。主持建立了南京鼓樓醫院院內臨床幹細胞庫,牽頭或合作開展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20多項,在器官纖維化、子宮內膜修復、卵巢早衰、嚴重口腔骨缺損修復的幹細胞治療上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獲南京市醫學新技術特等獎1項,江蘇省生物技術協會科技創新獎二等獎1項,牽頭制定「藥用納米氧化鐵示蹤劑標記臨床級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的技術規範」江蘇省幹細胞團體標準1項。獲批專利15項,發表SCI文章50多篇。
|
王 斌 主任臨床醫學研究院執行院長 臨床幹細胞中心主任 |
![]() |
醫學免疫學博士,副高級研究員。
15年以上生物製品創新藥研發及臨床轉化經驗,主持或深度參與過10餘個大分子藥物和20餘個CGT藥物的研發、項目管理或註冊申報等方面工作。目前作為三卿生物負責人,主要工作為帶領團隊為CGT領域客戶體提供全流程的項目管理、註冊申報及技術開發服務,助力客戶快速實現項目的臨床轉化。參與編寫國內首部關於CGT藥物非臨床評價相關書籍,《細胞和基因治療產品的非臨床評價研究》。
|
李 丹 博士三卿(北京)生物聯合創始人 |
![]() |
副主任醫師,北京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戴博士從事醫療教學科研18年,從事生物醫藥研發工作22年。2004年初進入生物醫藥行業,曾先後擔任天士力北京華安佛新藥研發中心研究員、總裁助理和副總經理,港股上市公司萬全製藥集團醫學總監,北科生物幹細胞臨床試驗負責人,以及美進生物聯合創始人兼任CEO等。2012年開始,先後擔任美國西比曼生物科技集團副總裁、高級副總裁、臨床試驗與發展高級副總裁、再生醫學事業部總經理等職務。2024年10月任職北京韦德国际生物首席發展官,CGT轉化發展中心負責人。
|
戴成祥 博士韦德国际生物首席發展官 |
![]() |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美國毒理學家(DABT),中國毒理學家(DCST)中國藥理學會安全藥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新藥安全評價專業技術服務平台主任擁有16+年藥物毒理學研究經驗,累計負責了300多個藥物的非臨床評價研究,包括細胞和基因治療產品、化藥、多肽、抗體、融合蛋白、ADC、放射性藥物、核酸類藥物等;主持和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上海市科委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等項目20多項,發表論文50餘篇,參編專著3部;曾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中國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等。
|
汪溪潔 博士上海益諾思生物 技術創新中心執行主任 放射影像評價中心總經理 |
![]()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康奈爾大學博士,博士後多年國內外iPSC產業化轉化經驗,曾加入Cellular Dynamics International,任高級研發部資深科學家。2016年,聯合創立中盛溯源,任首席技術官。主要工作為開發hiPSC來源細胞藥物,建立了覆蓋超7億中國人群的「超級供體」hiPSC庫。參與承接科技部十三五和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製劑及應用的標準化研究》和《幹細胞及相關產品質量控制及評價技術》。參與起草國內首個《人誘導多能幹細胞》標準、完成多個臨床級hiPSC三級庫的建立和質量覆核。
|
張 穎 博士中盛溯源聯合創始人&CTO |
![]() |
具備從臨床實踐到新藥研發的全鏈條經驗,曾任職於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泰格醫藥及勤浩醫藥,歷任臨床醫生、項目醫學負責人及醫學部門負責人,現任愛薩爾生物醫藥臨床部醫學副總監,她主導多個Ⅰ-Ⅲ期臨床研究的策略制定、方案設計及醫學監查,精通臨床研究全流程管理,擅長跨團隊協作與資源整合,熟悉國內外監管要求。
|
簡詠梅 女士愛薩爾生物臨床部醫學總監 |
【參會諮詢】
聯繫人:胡老師
電話/微信:15221632966
地址:上海浦東新區張衡路1000弄5號樓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推薦新聞
從血清依賴到完全化學定義——細胞培養關鍵試劑的科學突破
龕益行︱攜手首發展,韦德国际生物發起「舊物生輝,益企童行」公益行動
前沿研究︱三維動靜態培養軟骨源性微組織的細胞行為及軟骨形成能力
-
電話
- 服務熱線400-012 6688
-
E-mail
- E-mailmarketing@lkxjg.com
- TOP

京ICP備18061910號
